李奕州
四岁时,被平南线各式火车的魅力深深吸引;高中时,励志投身于铁路运输事业,并以较好的高考成绩来到了这里;3年前,我和大家一样,听着台上、场外各位同学老师的介绍、推荐,如何选择呢?我坚定地选择了一直向往的铁道运输方向,并报名了詹天佑班。
我想以我个人的两重身份——铁路迷+大学生,来看待3年来铁道运输方向的学习历程。以铁路迷的身份来审视这三年,是从感性认识与零散的铁路常识,转变为理性思考和体系化思维的过程;以大学生的身份来审视,则是遥望理想到脚踏现实的转变。
大二期间铁道运输方向的专业课多为运输基础理论课程,《交通运输设备》、《列车运行计算》这类课程将让大家认识到铁路硬件设施的发展现状与运作的基本原理;《综合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这类课程将为大家打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指引方向,这些是为后续的专业课提供指引。
没有谁的转变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是对铁路运输有相当了解的铁路迷,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学习环境以及充满不确定性的各种道路面前,也难免感到迷茫、甚至压抑。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一方面极力地想要全身心投入到专业课中,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被数理课支配大量精力,这不仅使我开始担心起个人成绩的问题,有那么一瞬间,我还怀疑过,这个专业到底想让同学们学些什么,毕业后做些什么,是否真正如老师们所说有明朗的前景。好在,随着专业课比重的逐渐增加、内容逐渐硬核,这种焦虑和疑惑也就慢慢消解了。
大三期间铁道运输方向的核心课,我愿称为“四大天王”——《客运》、《货运》、《行车》、《站场》。
《客运》、《货运》分别从铁路企业对接旅客、货主的一线层面入手,重点介绍了客货运服务内容以及运输产品的设计;《行车》则进一步揭示了交通流转换为铁路列车流的生成原理、介绍了运输组织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相关约束,以及运输生产统计指标计算;《站场》则更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上述三门课程与铁路场线设备布局之间的联系。
请注意,铁道运输方向并不是大家印象中那种“重点学货运”的门类。它想和大家探讨的,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人员与物资运输需要,同时满足行业自身更好地生存的要求;它要为大家展现的,是一套全面的,解决OD间客流/货流转换为列车流在运输前、中、后各式问题的系统对策以及理论经验;它需要大家研究的,是如何让生产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内发挥出更多运输服务的价值。
除了上述理论必修课,贯穿这3年的还有专业限选课。从学生的视角看,毕业前修读8分(约4门课)即达要求,而且学好选修课也是拔高成绩,提振自信心的途径;从铁路迷视角看,限选课就是“自由探索”的乐园,畅游在《选线》、《市郊》、《高铁》、《列控》等课程中,既是一种享受,也摸索铁路运输生产与各个领域的联系。
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实验和实习。大三大四分别有上述四大专业课的实验与课程设计,大二大三暑假的两次实习,更能让你亲身接触到普通人几乎不可能看到的铁路运输生产现场。从进入调度中心,与一线调度人员对话探讨,再到编组站观摩列车到发、解编、技检货检等作业与设备运作,让你的那个夏天更加难忘。
无论怎样疯狂地在铁路知识的大洋中畅游,也要游回现实的海岸,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如今,我已签约广铁集团深圳车站的行车岗位,从大学生的视角看,16年的学生生涯也即将画上句号;不过,从铁路迷的视角看,走向就业并不是这一切的终点,我将持续保存对铁路运输的热情,深耕铁路运输行业,致力于人民喜爱的未来交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