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17-12-30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建设发展重要成果回顾

发布时间:2017-12-30 23:48:39

 

1.胜利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

11月24日-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奋力开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大会系统总结了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学校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中共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曹国永当选党委书记,宁滨、孙守光、郭海、文海涛当选党委副书记。郭海当选纪委书记。

全校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工作持续展开。

2.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学校坚持全覆盖、全方位、全媒体、全过程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召开部署会对全校学习宣传贯彻作出安排部署。成立宣讲团,在全校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通过校领导带头宣讲、校级宣讲团集中宣讲、各单位组织二级宣讲等方式,形成分级分层分类宣讲格局,实现校内宣讲全覆盖。组织宣讲团开展集中宣讲14场次,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12场次,各二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培训20多场次。组建学生宣传十九大精神“学习小组”,迅速掀起学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网站,发布各类图文和视频报道、学习资料近100篇15万余字。校外多家媒体和校园媒体全方位报道师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

3.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9月,教育部权威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北京交大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系统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4.宁滨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宁滨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5.学科国内外排名不断提升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系统科学学科再次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该学科自教育部组织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以来,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同时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进入前10%,另有应用经济学、土木工程、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7个学科进入前20%。

2017年学校在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均实现榜上有名,首次进入THE世界大学排行榜和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学科国际排名稳步提升。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排名前2‰。11月9日最新数据,学校高被引论文增长到81篇。交通运输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仪器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电力工程、管理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0个学科入围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500强,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国排名第1、世界排名第2,通信工程学科中国排名第10、世界排名第38。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气与电子工程、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等5个学科入围QS全球学科500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以及工学领域入围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其中工学领域排名97、大陆排名17。

6.高水平重大科研成果和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3项主持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实现学校该奖项一等奖零的突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是学校主持的首个基金重大项目。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后学校主持的首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7.完成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入校检查工作

制定自查自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自查报告1个、特色报告2个、专项报告3个、各单位自查报告35个。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开展迎检自查,做好专家组入校检查准备。12月5日,专家组入校检查,在听取专题汇报、查阅支撑材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8. 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11月,在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印尼副总理官员普安共同主持的中国-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学校与印尼万隆理工学院签署共建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的成立已纳入人文交流机制中国-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成果。

9.加入铁路合作组织(OSJD),成为首批加入该组织的中国高校。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为拓展与中东欧高校合作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组织申报“北京交通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并获批。这是学校首次获得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标志着学校区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完成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

圆满完成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曹国永和房海蓉同志当选学校出席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

11.成立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

牵头发起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百余家单位成为首批会员单位。学校当选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曹国永当选高教学会宣传分会理事长。举办高校宣传工作创新发展高层论坛,近20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共同破解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题。

12. 成立新学术委员会

新学术委员会于7月正式成立,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下设学科建设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人才队伍建设委员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技工作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6个专门委员会,承担相应职责和学术事务。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要求,各专门委员会和二级学院(含国重)开展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学科及“双一流”建设

 

13.编制完成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战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以及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编制完成《北京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14.全面建立以学科为导向配置学校各类重要资源的机制

严格落实基于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机制的学科建设共同负责机制。

建立了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师岗位设置方案、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和学科建设经费分配机制。

明确了学校所有1700多名专任教师的学科归属。

制定了学校“十三五”期间教师岗位设置方案,明确以学科为导向设置岗位。

15.构建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了“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支持、动态调整”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机制。

制定了“双一流”引导专项建设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实施2017年度学校“双一流”引导专项建设项目。

建立并实施了学科建设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资源动态分配机制以及学科建设年度报告制度。


人才队伍建设


16.人才育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宁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人:艾渤、柯燎亮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蔡国庆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范瑜、高亮、修乃华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高亮“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滚动支持:李德才“载运工具关键设备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团队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艾渤、秦勇

交通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王文静

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蔡国庆、张彩萍

国防科技XX人才基金项目1项:姚燕安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张宏科“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教师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史红梅、贾斌、石志飞、艾渤、蒋学清、吴命利

宝钢优秀教师奖:于桂兰、冯华、郭宇春

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刘伊生、郭宇春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张晓东、黄辉

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奖励5项: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优秀指导教师”1人,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17.博士后工作取得新进展

1人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4人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6人获批面上资助项目,1人获批对外学术交流项目,4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出国项目。

18.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顺利推进

全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共设高级岗位134个,申报143人,经学校审议,最终共通过114人(不含建艺学院委托外评)。全校正常晋升高级职务岗位共设岗123个,各级岗位共申报130人,通过103人,其中正高级29人、副高级60人、中级14人。全校破格晋升岗位共设岗11个,申报13人,通过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


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19.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入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改革,初步形成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各学院主要领导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

全面完善基于OBE理念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完成《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管理规定》以及全校 54个专业新版培养方案以及与其配套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的修订。

全面修订学籍管理制度。完成《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等9个文件修订,新增《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等4个文件。

全面修订教育管理制度,共修订《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生奖励办法》等制度文件11个。

完成转专业和大类专业分流系统建设,完成学校第一次以学院为大类的全校大类专业分流和转专业工作。

以智慧教室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设8间智慧教室,35门课程使用。

持续推广网上阅卷,2016-2017学年全校有11个学院的80门课程使用网上阅卷,涉及考生近38000人次。

20.专业课程建设成绩卓然

3门课程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负责人:戴胜华)

《信号与系统》(负责人:陈后金)

《大学计算机—计算机思维之路》(负责人:王移芝)

9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立项支持全校各学院共计126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评估复评,有效期6年。

新增本科专业1个:铁道工程

21.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创新高                

在“国创计划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选4项成果,在全国高校中与其他两所学校并列第一。

30人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

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1项,北京市级项目100项,参与学生数1937余人,指导教师数438人。

22.学科竞赛成绩突出

本科生全年学科竞赛共获国际级奖项7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2项、单项奖41项;国家级奖项60余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26项。北京市级奖项300余项。

荣获2017年北京市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3D大赛十周年精英联赛北京赛区特等奖1项,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第一名。

研究生获国家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21项,其中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31项。其中,获第十四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23.本科招生质量持续向好

2017年本科招生计划4000人,实际录取3903人,包括本部校区3503人,威海校区400人。高职招生计划200人,实际录取200人。

本部普通类专业提档线与录取控制线差在大部分省区呈上升趋势,本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生源质量稳步上升。威海校区生源质量上升势头明显。生源基地中学总数上升到511所,生源贡献率达到46.69%。本部新增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新增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并首次设置文史类计划,生源质量良好。

24.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顺利完成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首次统筹招生工作,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69人,非全日制研究生942人。

完善接收推免生政策,全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1426人,接收人数再创新高。

建立完善以直博、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和本校应届硕士申请考核为主体的招生选拔模式。

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录取博士研究生483人,其中直博和硕博连读240人,申请考核140人,定向博士研究生45人。

25.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构建实施以过程管理、环节监控和要素引导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制定并发布加强博士生、硕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和建立研究生学术例会制度等三个重要管理文件。

建立学位论文质量后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将后评估结果与学院、导师招生指标挂钩。

26.全面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全面启动所有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建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

以一流学科建设和培养质量为导向,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实现学院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调整。

推进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构筑拔尖人才培养示范高地,新增系统科学、物流信息化2个人才培养特区。

启动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立项建设64项优质核心课程项目,加强优势特色学科课程建设。

系统制定或修订14个研究生管理方面相关制度文件,为深化研究生综合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与研修工作,面向全体研究生导师,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经验交流和专题研修。

27.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果不断涌现

“北京交通大学-中车青岛四方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荣获第三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全国共43个)。

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持续提高,2017年共339人获得博士学位,年度获得博士学位人数达到新高。

优化研究生创新激励体系,完成学校首届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评选工作。奖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770篇,其中学科影响因子在前20%(含)的SCI检索论文212篇,分别较2016年增长21.5%和24.0%。

28.学风建设与学业辅导体系进一步完善

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

开展“基础课论坛-专业课论坛”等各类课程辅导179场,覆盖学生群体2.6万余人次。

建立学校学业辅导网络直播间、学业辅导慕课制作中心,开通网络直播10期,录制慕课14次,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

开展红果园论坛百余场,覆盖全校近7000名本科生。开展各类学风宣讲182余场,覆盖近2.8万人次。组织各类朋辈帮扶159场,覆盖6310人次。

举办10场“院士校园行”、122场“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255场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开展研究生品牌学术活动“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共征集论文500篇。举办2期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坊,累计开展9讲校内授课、1次企业体验式教学,30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

29.学生海外交流规模层次提升

全年共有1317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较上年增加18%。56名本科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留学,人数较上年增长56%。学校获批20个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派出47人,人数较上年增长了62%。全年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比2016年增长38%,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宣读论文数量增长160%。

30.就业率持续高位,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72%,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9.46%,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8.83%,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2.88%。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到54.80%,出国(境)深造学生中有249人进入世界前100强院校,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47.61%。在全校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国有企业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达52.58%,毕业研究生比例达57.10%。到轨道交通行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为35.39%,毕业研究生比例为18.62%。

全年举办招聘会506场,发布招聘信息6150条。巩固333家用人单位的日常联络机制。实施2017年就业实践项目,240余名师生走访15个省市70余家优质企事业单位。

31.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普及

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11门,其中理论课9门、实践课2门,覆盖学生4554人。完成个体咨询2183人次,完成各种心理培训、督导、工作坊20多期,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文化月、文化周活动。完成6次全体学生心理排查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的新生心理普查,施测率99%。

学校获评第14届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月“最佳组织奖”。

32.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学校在2016年度全国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获评优秀,成绩名列第8名。

全年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81人,为2934名学生办理各类国家助学贷款2265.4万元,实现应贷尽贷。为16126人发放各类助学金累计6550.4万元。13828人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发放金额共计1124.1万元。为5371名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共发放667.1万元;为2479人次提供助管、助教岗位,发放研究生“三助”金额累计5095.9万元。发放生活补贴、思源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共计1081.3万元。全年累计资助学生共16784.11万元(截至2017年12月1日)。

33.国防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完成2016级学生校外基地集中军训和2017级新生校内军训,共完成43名学生应征入伍和44名大学生士兵退伍返校工作。

34.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近30项,近100次,累计参与志愿者2000余人次,累计志愿时长达1万余小时。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获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先进组织奖及2016-2017年北京马拉松优秀志愿者团体。

35.高水平运动捷报频传

高水平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世界、全国和北京市各级各类体育竞赛20余项次,取得世界区域性比赛冠军3项,全国比赛冠军3项,北京市比赛冠军18项。羽毛球队参加泛波罗的海区域性国际比赛获得冠军3项、亚军3项、季军1项;全国比赛获得冠军3项、亚军1项、季军4项;跆拳道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亚军2项、季军1项;男子排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排球总决赛获得季军。

普通学生体育社团在桥牌、女子垒球、体育舞蹈和棋类、健美等项目中荣获亚洲冠军1项、全国冠军4项、全国赛北方赛区冠军6项,全国亚军9项。学校体育舞蹈队荣获北京市大学生体育舞蹈六连冠。

36.大学生荣誉体系硕果累累

1个本科班级获评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十佳示范班集体,学校连续第7年获得此项殊荣。

本科生2065人次获各类荣誉称号,6120人次获各类奖学金,奖学金获奖比率为56.3%(人次)。研究生1451人次获各类荣誉称号和专项奖学金,占参评人数的24.65%。

25名本科生、15名研究生获得2015-2016年度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10名本科生、3名研究生获得2015-2016年度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3个本科生班级、2个本科生宿舍、2个研究生党支部、1个研究生宿舍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11个本科生班级、2个研究生班级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265名学生获评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886名学生获评学校各类毕业生荣誉称号。12个本科生团支部、13个研究生团支部获评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团支部,

25名青年师生获评优秀团员,25名青年师生获评优秀基层团干部;

学校获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1人获优秀个人;1人获“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2017年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优秀个人。

在2017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中,3支团队入选百强团队,10支获优秀团队,10人获先进工作者,10人获先进个人。学校获评2017年度“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评选412间次五星级文明宿舍,开展各类宿舍文化建设活动200余场,覆盖宿舍1500余间次。


科技创新与科研成绩


37.科研经费大幅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20日,合同经费达8.3亿,同比增长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146项,资助经费直接经费11508.82万元,间接经费约2300万元,资助总经费合计约1.38亿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74项,合同经费约1.6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主持项目1项,专项经费2200万元。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2项,专项经费772.73万元。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合同经费71.67万元。

国家铁路局科技计划:子课题18项,合同经费567.2万元。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计划:获批62项,直接经费2034万元。其中, 23个主持项目得到立项批准(重大课题3项),科技经费1169万元。

北京市项目:新增立项北京市科委项目18项,经费1357万元;北京市教委项目11项,经费1250万元。

其它省、部、直辖市等纵向项目:获批112项,经费2883.7827万元。

38.科技奖励刷新历史成绩

3项主持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高亮教授等主持成果“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我校第一次双主持成果获国家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张宏科教授等主持成果“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唐涛教授等主持成果“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项主持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贾利民教授等主持成果“道路交通状态网络化智能感知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这是我校连续6年获得教育部一等奖。2项主持成果获得二等奖,1项参加成果获得二等奖。

1项主持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张顶立教授等主持成果“复杂条件下大型海底隧道钻爆法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是继2010年我校主持项目获北京市一等奖之后再次获此殊荣。2项主持成果获得三等奖,2项参加成果获得二等奖。

1项参加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9.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宁滨教授负责的“高速铁路运行控制与动态调度一体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

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张顶立教授负责的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地铁与地下管廊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项主持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复立项:游小杰教授负责的“电力电子能量路由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聂磊教授负责的“‘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国际联运研究与交流中心”项目属于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项目。

40.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增省部级平台2个: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现有省部级及以上平台(自然科学类)51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部级40个。

4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成绩

全年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合同总金额2.9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3项,1000万元以上作价入股项目1项。2项科技成果作价入股。8名科技人员首获股份奖励。

42.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有力

截至2017年12月20日,学校共申请专利59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92项;专利授权30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8项。申请PCT专利3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转让和许可19项,总金额156万元。其中,转让5项,转让金额56万;许可14项,许可金额100万元。

1项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272130.6)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承担首个国家专利导航项目(高校)研究和推广中心建设工作。

加入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并被选举为首届常务理事单位。

43.高水平论文质量不断提升

2016年SCIE收录论文1076篇,比上年增加105篇,高校排名第59位;EI收录期刊论文1640篇,高校排名第32位;CPCI-S(ISTP)收录会议论文592篇,高校排名第22位;1篇论文获评“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ESI高被引论文81篇。

44.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主办/承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强国座谈会”等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共计34场。“每周学术活动”全年共计120场。组织国内外近500名专家、学者完成《10000个科学难题•交通运输科学卷》的征集、编纂工作;牵头组织业内近220名专家参与《中国大百科.交通运输卷》第三版中铁路运输分支部分的编纂工作。

45.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迅速

截至2017年12月28日,学校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立项课题数411项,合同金额7546.02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立项259项,合同金额3832.99万元;横向项目立项152项,合同金额3713.03万元。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立项率为34.2%,高出全国平均立项率19.6个百分点。其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这是学校分别第5次、连续3年获批两类人文社科最高级别项目。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项。获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7项,其中研究基地项目7项,重点项目3项。

3项成果获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全部申报单位中排名第五,为学校历届获得此类奖项最好水平。

9篇专家建议入选相关部委成果要报,其中2篇被国家级领导同志批示,2篇被部级领导同志批示。专家建议入选2015-2017年北京市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总数量在北京高校中排名第一。

“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被认定为首批首都高端智库建设14家试点单位之一。组织研究院专家撰写的报告《建设交通强国需重点补齐的几个短板》已被教育部采用上报中央办公厅,供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专业性智库——高校智库,参评高校智库A类——211高校经济领域的智库一共有52家,入选16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的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全国617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位列57位。

46.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变更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工作内容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拓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交流与合作


47.国际交流稳步推进

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高校和机构签署33份合作协议。接待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1个团组1855人次的短期访问。

学校因公出国(境)团组409个,首次与埃及、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至此,学校与美、英、德、法等45个国家的235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9月,在刘延东副总理和俄罗斯戈罗杰茨副总理共同见证下,学校与俄罗斯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筹备设立境外办学机构——詹天佑学院。作为领导人见签协议中代表教育领域的唯一协议,此次共建旨在树立中俄交通类高校品牌项目,打造中俄人文交流务实合作的新支柱和新亮点。

48.获批外专引智项目96项,经费1485万元

获批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外专引智项目96项,获批经费1485万元,较2016年增加324万元。

学校引智配套经费380 万元,用于国家级项目配套及资助校级培育项目。完成2018年外专引智项目申报150项,申请经费3005.82万元,分别比去年增加67项,981.22万元。

49.国际教育交流工作取得新突破

留学生规模突破2000,其中50%以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期生1237人,占比62%;长期生中学历生896人,占比72%;学历生中研究生以上层次548人,占比62%。

轨道交通类6个英文授课本科项目进入教育部“丝绸之路”奖学金首批项目;2个英文授课硕士项目获批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教育项目;中俄交通学院联合培养项目、交通运输工程硕士项目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肯尼亚铁道人才培养项目第二批35名学生入学。

连续三年获得“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优秀团队奖”;连续三年获得“青年留管干部业务技能大赛”十佳;1名留学生获得“北京市十大汉语之星”称号,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2名留学生获得年度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称号。

涉外高端研修取得重要进展,全年完成短期来华培训项目21项,较上年增长163%,举办境外短期培训2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铁路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50.与港澳台地区3所高校和机构签署了6份合作协议,接待港澳台地区短期访问204人次

51.校友工作再聚新力

组织87届、97届、07届三届校友值年返校活动,累计返校人数超过2万人。组织55个学生实践团队参加寻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布24个城市。

举办校友总会物流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度主题论坛。

52.基金工作持续拓展

捐赠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全年筹资总额6196.7万元,其中捐赠收入为3184.91万元,获得中央财政配比 2285万元,基金投资收益726.79万元。新签订捐赠协议55项,新增立项项目41项,总数超过309项。全年累计公益支出达 1355万元。其中66个奖助学(教)金项目,评选惠及师生750余人,奖励资助金额超过400万元。

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获民政部慈善组织认定。

53.全年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17份,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单位达355家。举办“创新融合绘蓝图,协同发展谋共赢”北京交通大学董事会2017年物流行业年会,29家董事单位代表参会。新增2家董事会成员单位,成员单位达到83家

54.承接并顺利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北京市等单位共计6万余人的保密教育轮训任务,为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55.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

围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及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印发3个文件,确定了40项工作任务和15项近期重点抓好的主要工作,部署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校级层面召开5次学习培训和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工作推进会等2次专题会议,开展3次思政会精神落实校内督查,目前校内已出台文件20多项,一些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56.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制定了《关于推进北京交通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明确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57.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制定《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关于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办法》,正确把握和践行“四种形态”,在监督工作中抓早抓小,分类处置。制定《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

58. 坚持从严治党,规范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二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有效推进

59.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

制定《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支部设置,明确支部委员会的职责,规范支部的工作制度,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落实支部工作保障。

60.做好干部选任、监督、管理工作

修订完善《北京交通大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制定出台《北京交通大学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全年提拔任职4人,“双肩挑”干部转教学岗3人。

61.完成教育部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62.党委中心组学习强化思想理论武装

全年组织校级党委中心组学习12场次,强化问题导向和交流研讨,提升学习效果,先后有20多人次交流发言。继续推进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督促指导二级党组织开展教职工集中学习。

63.圆满完成第五期青年教师暑期学校任务,青年教师教育“双百计划”圆满收官,实现了千名青年教师全覆盖

64.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制定出台新闻发布有关文件,进一步厘清相关工作的基本原则、责任分工,对提高学校新闻发布和应对新闻危机事件工作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65.进一步夯实意识形态工作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全年进行校内督查2次。开发试运行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网上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议场地和活动管理。

66.连续四年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优秀组织奖, 9个项目获奖

67.全方位服务十一次党代会、“双一流”建设等重点工作宣传

全年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国家重点媒体推出10万余文字总量的报道,其中深度报道40余篇次,整版报道9篇次,头版、头条报道15篇次;电视新闻116条;5家以上媒体集中报道16次。首次引入新华社全媒体头条报道,实现一日突破百万点击、总计600万阅读量;推动完成光明日报和光明网联合制作的光明大直播走进学校重点实验室、服务招生宣传等,2次直播活动在线人数均逾百万。

68.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电信学院辅导员张琪获评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1人获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土建学院辅导员关达

1名辅导员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电信学院孙文博

69.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完成学校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的人选推荐考察工作。向北京市提名推荐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和两名北京市政协委员。

70.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团的建设扎实推进

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校共青团改革全面启动。出台并实施《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实施计划》等文件,全面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1单位获评“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1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1本科学生党支部荣获2017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获评第四届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成功举办首次本研一体化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组织本、研130余名学生骨干开展第二十七期团校暨第十一期精英训练营,首次实现异地全封闭式集中培训,稳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5700余人次参观 “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展览。

出台《北京交通大学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荣获教育部“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优秀组织奖。

组织16期研究生未来领军人物计划体验式教育培训,累计培训研究生骨干487人。


校园文化建设


71.文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

完成第四批校园文化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共批准立项11项一般课题。

联合(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中国高教学会宣传工作分会共同举办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春华秋实——教育书画展”。

策划“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这五年”等图文橱窗展板近百块。

曾鲲化、叶恭绰等交大历史人物雕塑完成招投标等工作,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72.文化育人彰显特色

开展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艺术进校园” 、高水平人文社科讲座—“明湖讲堂”等品牌文化活动。

原创话剧《茅以升》先后赴重庆交通大学演出3场、赴浙江大学举办“纪念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专场演出,收获良好社会反响。举办3场迎新专场,实现新生入学教育全覆盖。

承办2017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舞蹈团在舞蹈节中斩获2金1银。话剧团在2017年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中斩获1金2银。

73.依托校工会“教职工之家”,举办多批次各类兴趣培训,开展了讲座、联欢等活动,全年活动参与人数6000人以上,丰富了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架起了教职工沟通交流和谐共进的桥梁


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


74.信息化工作全面加速

发布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规定,建设并试运行学校信息化项目(设备)采购及验收登记备案机制,实现全校信息化资源有机集成和有效共享。

完成学校数据中心核心建设,实现校内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建立校内微信支付和结算平台,全年通过移动支付系统完成小额支付14万次。

完成教学区高速无线网络改建项目,实现48栋教学区楼宇无线网络入室全覆盖。

持续改进学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多个学科都具备了软件计算能力,完成作业7553个,比上一年增加33%。

首次面向教师开通个人云服务器申请,提供云服务器564台。

为新生和全体教师更换具有市政公交和多校区使用功能的校园一卡通。

75.馆藏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年新增纸本文献9万册,纸本文献总量达到219.1708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224个数据库,电子图书总量达331.1855万种,中文/外文电子期刊总量达3.56万种。

76.完成各类较大修缮工程25项,新建综合体育馆工作顺利推进。威海校区6个专业实验室完成一期建设顺利启用。二期工程2号、3号宿舍正式投入使用

77.资产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对房屋出租出借工作实施统一规范管理。

统一管理货物和服务采购工作。修订货物、服务采购流程,进一步规范校内货物、服务采购行为。采购设备、家具及材料62648台件,金额30050.79万元,签订合同2046笔,比2015年增加了三倍。

78.“智慧后勤”建设持续推进

“智慧后勤”建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新建微信购电系统,新增三维楼宇信息管理功能,新建电梯监测系统14套,完成供水管网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启用供暖网上报修平台。

79.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果明显

通过北京市发改委对学校2016年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对教室、会堂的5888套灯具、光源等进行节能改造,实现节能率50%以上;获北京市和海淀区节能专项资金约500万元。

80.幼儿园高分通过北京市示范园验收

81.平安校园建设全方位提升

圆满完成重大活动、重要敏感日安保维稳工作。

正式组建学校反恐应急处突专职队伍,建立并不断优化专职应急处突队伍运行机制,确保队伍的应急反应快速有效。

文字:

图片:

编辑:王瑞霞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